| EN

新闻中心

群星璀璨 共襄盛会 | DNA双螺旋发现70周年暨昌平实验室成立三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2023年11月07日

三年前的今天(2020年10月24日),昌平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为庆祝实验室成立三周年,并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昌平实验室于10月21日至22日举办了主题为“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的国际学术论坛。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昌平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通过视频致辞。


7J6A2082.jpg


论坛聚焦“DNA双螺旋发现70周年”这一主题,共设立9个专题,分别对DNA双螺旋发现回顾、DNA测序、基因编辑、中心法则、DNA与免疫、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基因组医学、基因组神经生物学与技术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来自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专家学者等4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累计近3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线上观看会议。


7J6A1195.jpg


开幕式上,谢晓亮主任首先对部市各位领导的莅临,以及来自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到来致以诚挚的欢迎。本次论坛既为纪念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成就——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也同时为庆祝昌平实验室成立三周年。他指出,今年是中国在新冠疫情后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各国专家学者齐聚生命科学前沿,标志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回归,也使得我们更加维护和推崇国际合作与全球交流,以推动科学的前进,增进人民福祉。


SY3778.jpg


于英杰副市长对此次论坛的召开以及昌平实验室三年来取得的系列重大成果表示了热烈祝贺。他指出,北京作为开放包容、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之城,一直把生命科学作为科技创新的重大方向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积极培育昌平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未来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全球视野,持续聚焦创新突破、壮大人才队伍、推动产业发展、拓展国际合作,打造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领域的创新发展高地。


SY3789.png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通过视频方式对庆祝召开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表达了感谢,对昌平实验室成立三周年寄予美好的祝福和期望。


7J6A1501.jpg


在DNA双螺旋发现回顾专题,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汤姆·玛尼亚蒂斯(Tom Maniatis)教授、剑桥大学尚卡尔·巴拉苏布拉马尼亚安(Shankar Balasubramanian)教授、冷泉港亚洲首席执行官季茂业博士分别就DNA在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历史、重要里程碑、科学家友谊与精神传承的轶事,以及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后中国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进行了回顾,并与谢晓亮教授共同展开热烈的讨论。


在随后的两天里,基因克隆先驱、拉斯克奖获得者汤姆·玛尼亚蒂斯(Tom Maniatis),非侵入胚胎染色体基因检测先驱、拉斯克奖获得者卢煜明,二代测序技术发明者之一、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尚卡尔·巴拉苏布拉马尼亚安(Shankar Balasubramanian),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获得者罗伯特·朗格(Robert Langer),在T细胞和B细胞发育中V(D)J重排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保罗·埃尔利希和路德维希·达姆施泰特奖获得者弗雷德里克·阿尔特(Frederick Alt),发现细胞内DNA感受器激活天然免疫反应、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陈志坚,神经细胞发育和反义核苷酸药物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得者唐·克利夫兰(Don Cleveland),率先克隆T细胞受体、盖尔德纳国际奖获得者麦德华(Tak Wah Mak),以及在细胞凋亡机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获得者王晓东等32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作专题报告,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论坛最后,谢晓亮主任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付出辛苦和努力的所有人表示衷心感谢,在致敬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及相关开拓性研究的同时,希望大家能够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睿智、坚韧和合作精神,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开拓新的版图,也祝愿昌平实验室未来不断成长,再创新的成就。


论坛闭幕后,玛尼亚蒂斯(Maniatis)教授表示,很荣幸可以和同事们一起来到中国参加这场盛会,“70年前DNA结构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双螺旋的非凡之美,还使人们深入了解了人类生命的本质,提供了挽救生命的疾病治疗方法。”巴拉苏布拉马尼亚安(Balasubramanian)教授表示很高兴和其他杰出的科学同仁们参加本次论坛,“DNA双螺旋的发现有助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让我们共同对生命科学中可能最重要的一项发现致敬。”


三年来,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之一,昌平实验室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生命科学创新高地,已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如首创高通量深度突变扫描技术,精准预测新冠病毒逃逸走向;快速打造国际最前沿的抗体研究平台,研发出现实中很难被病毒逃逸的新冠广谱中和抗体;利用先进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早期癌症检测方面取得可喜进展;采用个体化、靶向性的神经调控手段,干预重度抑郁症、自闭症等疾病……通过举办本次富有深度和新意的学术盛会,纪念生命科学的伟大历史性突破,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子提供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加强我国生命科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切实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