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昌平实验室科学家赵亚杰主持召开人工智能与前沿技术部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杜克大学统计科学系李凡教授、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预防医学住院医师负责人Jay Lusk博士,进行了题为“Clinical Data Science: An Emerging Discipline Transforming Clinical Research”的学术报告,介绍分享了临床数据科学在推动临床研究方面的关键作用。
科学家赵亚杰主持
李凡教授现任杜克大学统计科学系教授,兼任生物统计与生物信息系职务。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因果推断与健康数据科学的统计方法,以及贝叶斯分析与缺失数据方面的研究。
Jay Lusk博士现任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预防医学住院医师,并将于 2025–2026年担任住院医师负责人(Chief Resident)。Jay Lusk博士毕业于杜克大学,曾在杜克-马戈利斯健康政策研究所和杜克大学人口健康科学系完成研究项目,随后在杜克大学完成了内科的初步实习。
李凡教授、Jay Lusk博士
讲座背景:
当前被收集和储存的医疗信息数量正以指数级速度增长。如何理解来自多个来源(如生命体征、电子健康记录、医疗保险理赔数据、实验室与生物样本数据等)的临床数据,已成为公共卫生和临床研究人员日益重要的一项能力。
讲座内容:
Jay Lusk博士系统性介绍了临床数据科学的内涵。临床数据科学是一个创新领域,它将先进的数据科学技术应用于临床数据,旨在改善医疗服务和患者预后。该领域利用日常临床实践中产生的大规模数据集,如电子健康记录(EHR)、保险索赔数据和疾病登记数据等,为临床决策和卫生政策提供可操作的证据。与传统临床研究依赖有限参与者多样性不同,临床数据科学使用真实世界数据,提供更具代表性的见解。
Jay Lusk博士深入讲解临床数据科学在研究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等复杂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痴呆症在2014年至2021年期间,共识别出5,721,711例新发病例。患者平均年龄为80.5岁,其中57.7%为女性,7.8%为黑人,86.6%为白人,15.8%同时符合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的资格;帕金森病发现1,133,207例新发病例,平均年龄为78.5岁,其中44.7%为女性,5.4%为黑人,88.4%为白人,15.0%同时符合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的资格。医疗资源配置与疾病负担分配不均。
李凡教授分享了临床数据科学对中国公共卫生和临床实践的思考。中国在临床数据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庞大的人口规模、国家ID系统便于数据链接以及高效的试验基础设施等。但相较于英国生物银行及美国全民计划等开放数据举措,当前中国大多数数据集仍处于孤立状态,由研究人员或机构控制,无法公开获取,使得合作研究受限,并迫使研究依赖于不具代表性的外国数据。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鼓励公共资助研究开放访问,并鼓励跨学科协作,充分发挥中国在临床数据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可以利用临床数据科学推动创新,改善国内患者治疗效果和公共卫生,并增强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
科研人员提问与交流
李凡教授与Jay Lusk博士此次讲座吸引了多组学数据分析等领域科学家、科研人员及学生参会。在讲座内容结束后,李凡教授、Jay Lusk博士与参会人员就医学数据开放性、临床数据分析对医疗决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昌平实验室开展学术讲座系列活动,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努力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学术交流活动,为打造世界一流生命科学创新高地提供良好学术平台。